简述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简述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

简述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

2021-04-29 16:02:06 | 人围观 | 编辑:noble

◆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了私有财产的真正来源。私有财产的产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标志,是决定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私有财产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私有财产的最终消亡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 社会生产力

研究背景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了私有财产的真正来源,提出了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的著名论断。私有财产的产生是产品剩余导致人类生产发展到新的阶段,是历史进步的标志,是决定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私有财产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必须运用已经掌握的国家机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私有财产的最终消亡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证明,过早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宣布私有财产的灭亡,人为拔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实行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这是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普遍贫穷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确立私有财产的观念,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私有财产的起源

马克思指出:“我们也看到工资和私有财产是同一的,因为用劳动产品、劳动对象来偿付劳动本身的工资,不过是劳动异化的必然的后果。”马克思在分析了私有财产同外化劳动的关系以后又深刻指出:“ 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马克思从两个方面分别考察了劳动异化的问题。一方面,从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工人在劳动中创造了产品,但支配劳动产品的不是工人,而是资本家。正如马克思指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也就是说,工人通过劳动创造的产品,却反过来压迫工人,这种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表现状态,是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另一方面,从工人与劳动过程的关系来考察。不仅劳动产品对工人是异已的,而且劳动本身对工人来讲也是外在的。工人不是把劳动看作可以创造自己,而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属于别人的劳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对工人说来,劳动的外在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正是因为工人在劳动中生产出与劳动格格不入的劳动产品和人,使财产不再是自己的,而成为别人的私有财产。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说明,私有财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也不是一般劳动创造的,而是由异化劳动创造的。在私有财产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相对立的社会关系,即劳动者与异己的占有劳动者产品的人的关系。同时,由于私有财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导致人们对私有财产的顶礼膜拜,由此产生了财产拜物教。

私有财产的作用

马克思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他对私有财产的剖析,绝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私有财产的道德谴责上,因为任何道德谴责丝毫不能把历史推向前进一步,而是采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科学评价了私有财产的历史功绩和作用。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以往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表现,也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现实。”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初期,劳动能力十分低下,人类以自己直接需要的量作为生产的尺度。生产者需要的东西直接就是生产者所生产的物品本身,生产者的产品与生产者具有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关系,根本不存在劳动的异化和条件。随着人类劳动能力的提高,逐步有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产品,即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有了交换。随着交换的出现,产品与生产者发生了异化,劳动逐渐变为收入的来源和谋生的手段。由产品的异化走向劳动的异化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可见,私有财产的产生是产品剩余导致人类生产发展到新的阶段,是历史进步的标志。

马克思在分析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时,肯定了私有财产是决定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

首先,私有财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综合进步。马克思在分析以动产形式出现的私有财产的作用时指出:“动产已经使人民获得了zhengzhi 的自由,解脱了市民社会的梏桎,把世界连成一体,创造了博爱的商业、纯粹的道德、温文尔雅的教养;它给人民以文明的需要来代替粗陋的需要,并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手段。”

其次,私有财产创造了人的丰富性。马克思在分析私有制范围时指出:“每个人都千方百计在别人身上唤起某种新的需要,以便迫使他作出新的牺牲,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诱使他追求新的享受方式,从而陷入经济上的破产。”

再次,私有财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的本质在于改造世界的活动,而这种力量的实现程度则反映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的程度。私有财产正是这种能力的抽象的、异化的实现。

最后,私有财产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关系潜在地包含着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的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这两种表现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这里所讲的两种私有财产的关系是指劳动与资本、人与物的关系。这一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外延,确立了生产关系的科学地位。

马克思还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即空想的平均共产主义),批判他们把私有财产的扬弃认为是私有财产实物形式的平均。马克思指出:“一切私有财产,就它本身来说,至少都对较富裕的私有财产怀有忌妒和平均化欲望,这种忌妒和平均化欲望甚至构成竞争的本质。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这种忌妒和这种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均化的顶点。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马克思在批判粗陋共产主义的同时,又提出了私有财产为共产主义的实现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马克思不仅把共产主义看作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而且把共产主义看作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消灭私有财产,消灭人的自我异化,并不是为了把财产平均,而是为了使人取得对自己以及产品的支配地位。

私有财产的消亡

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无产阶级要想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运用已经掌握的国家机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私有财产,为私有财产的最终消亡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jiduan 贫困的普遍化;而在jiduan 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我国过去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企图利用zhengzhi 手段来消灭私有财产,只能导致社会主义的倒退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认为消灭私有财产“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放弃消灭私有财产的目标,但他更偏重于对消灭私有财产的时机和条件的考察。马克思始终认为,消灭私有财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一个极其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当有人提出能不能一下子把私有制废除掉时,恩格斯非常明确地指出:“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可见,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财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必须以充分发展了的生产力为前提,以创造大量的生产资料为基础,而且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消灭私有财产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但这不能凭借美好的愿望,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当生产力条件还不具备时,单凭主观意志和zhengzhi 热情,片面主张消灭私有财产,就只能破坏生产力的正常发展,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而这种贫穷的社会主义是不能坚持到底的。当然,马克思主张私有财产的消灭有赖于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成熟,但不是说人类在消灭私有财产的过程中是无所作为的,只能等待经济和社会条件的自动降临。相反,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同时,还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私有财产的最终消亡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

私有财产的启示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必须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服务,为私有财产的最后消亡创造条件和途径。但在社会主义时期,私有财产的存在和发展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必要性,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消灭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不能企图通过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证明,过早宣布私有财产的灭亡,人为拔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这是导致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事实上,私有财产的存在,对激发人的勤劳、节俭精神,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社会主义经济不是无私经济。无论在理论逻辑上还是在现实经济中私有财产,社会主义都不是无私世界,无私经济是以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先验论的假说为前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证实了这样一条真理,大凡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私有和公有都是并存的,不存在离开私有的公有,也不存在离开公有的私有,两者好比是一对孪生姊妹,在阶级社会这个母体里是共生的。因此,社会主义根本就不存在消灭私有财产的条件,只有把不** 有和私有都视为神圣财产,社会主义才会存在,才会进步和发展。

否定私有财产不利于促进社会进步。马克思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生产资料已经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归整个社会所有的公有财产。但是,我国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跨跃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对人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在这种条件下,要求所有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是不明智的,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我国曾经实行过一切生产资料归公有的社会,但事实证明其结果是扼杀了人的劳动积极性,并未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部分生产资料以私有财产的形式出现,这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

保护私有财产就是发展市场经济。如果私有财产得不到保护,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都可以随便侵犯别人的财产,这样就会出现没有任何东西是别人的,同时也就没有任何东西属于自己的一样。这样一来,大家都不会去从事生产,因为生产出来的财产会被别人占有,整个社会将处于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人类社会在市场经济出现之前,弱势群体的私有财产从来得不到可靠的保护,这也是旧中国为什么不能出现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可见,只有确立私有财产的观念,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发展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朱解放(194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副教授,西京学院经济系。主要从事马克思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本文标签: 私有财产 总裁的私有宝贝下载 总裁的私有宝贝结局

相关内容推荐:

Top